產業訊息

關 鍵 字:

刊登日期:

領域類別:

熱搜關鍵字:

【科技新報】 一種新的藻類燃料電池雖然短時間內還無法為電網供電,但簡便的製程和低成本讓它們能應用在開發中國家,比如陽光充足的非洲農村。 生物光伏(BPVs,也被稱為生物太陽能電池)電池逐漸成為一種環保、低成本的太陽能發電方法,這種電池利用藻類等微生物的光合特性(進行光合作用時會於細胞內產生電子)來將光轉換為電流。 目前,生物光伏電池都於單一腔室中同時具有採集電...
【科技新報林育立】 歐洲是離岸風力發電的先驅,廠商累積了豐富的技術和經驗。最近,他們開始將目光轉向美國和亞洲,尤其看好台灣。 根據歐洲風能協會(EuropeanWindEnergyAssociation)的統計,歐洲目前有87座離岸風場,主要集中在英國和德國的北海,總裝置容量14GW(GW為10億瓦),占全球市場的9成。 此外,離岸風機的主要製造商SiemensGamesa、MHIVestas、Senvion,以及離岸風場的開發商丹麥...
行政院會今(11)日通過經濟部擬具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將送請立法院審議。 行政院長賴清德表示,為達2025年我國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20%的目標,政府除積極擴大推動各項政策與機制外,也希望透過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優化我國再生能源發展環境,提升政策推動的效能。 賴院長指出,該條例本次朝「開源」、「多元」及「簡便」三大面向進行修法:以需求誘導供給,增加再生能...
【科技新報廖禹揚】 為推動能源轉型,經濟部2016年開始盤點國內水庫與滯洪池發展水域型太陽能潛力,並上網招標,目標至明年6月可推動完成75MW裝置容量,可供應2萬5,000餘戶家庭用電所需。 政府目標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20%,國內水庫與滯洪池也成為發展太陽光電的潛力場域。經濟部水利署表示,鄰近國家如日本、中國、南韓及印度皆推動水域型太陽光電多年,相關發電設施技術已日益成熟。...
【聯合新聞網】 前瞻基礎建設第一場公聽會昨(10)日談綠能建設,引爆離岸風電產業要不要本土化的爭議。民進黨立委施義芳主張,要保護本土產業,要求國外廠商技術移轉;上緯董事長蔡朝陽認為要務實,一開始就要求整機就要國產化的話,根本來不及建置與發電。 施義芳提出多項建言。第一,要落實本土產業保護;以離岸風電為例,技術都在國外、船隊在國外,若不讓本土產業保護、提升,未來綠...
【農委會】 為推動畜牧資源永續利用、減少畜禽糞尿污染及溫室氣體排放,農委會106年將結合相關部會、地方政府、民間業者及產業團體量能,運用專家團隊實地輔導及提供獎勵與補助,以加速推動養豬場利用沼氣發電之政策,期能於106年底使沼氣發電養豬頭數達100萬頭。 豬糞尿資源化,多加利用一舉數得 農委會表示,近年來,隨著氣候變遷的影響及水資源的逐漸枯竭,循環經濟的發展日益受到重視,臺灣...
今年,「新農業 – 2017臺灣智慧農業機械國際研討會(ICOIAM-2017TAIWAN)」將致力於三大目標: (1).傳承ICOIAM-2016TAIWAN 國際研討會宗旨:跨域整合延伸創意,強本進擊農業創新,打造臺灣智慧農業新體質。 (2).開創臺灣農業循環經濟新典範:
【科技新報】 科學家常借用昆蟲的身體構造來改進太陽能電池,之前有史丹佛大學團隊取材昆蟲的複眼結構研發新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美國國家實驗室效法蛾的眼睛設計奈米分層結構的太陽能板,現在,有加州理工學院團隊利用蝴蝶翅膀上的構造來提升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這種蝴蝶稱為紅珠鳳蝶(Pachlioptaaristolochiae),別名七星蝶、紅紋鳳蝶、紅腹鳳蝶,廣泛分布於東亞地區,包括台灣、巴基斯坦、印度、尼...
【科技新報】 領導研究的副教授JohanPotgieter表示,在目前的技術下,人們一旦失去角膜就會失明,唯一的辦法就是等待別人捐贈角膜,才能移植重見光明。據了解,目前全世界約有1,000萬人在等角膜移植。 為此團隊開始研究3D列印製造角膜所需的原料,他們最終決定以人體皮膚組成主要結構蛋白質之一的膠原蛋白(collagen)來構建角膜,素材來源則選擇已證實可被人體接受的福氣魚(Hokifish)鱗片。 福氣...
【聯合新聞網】 台灣綠色資產公司、綠源科技公司與農委會桃園區農改場合作,在雲林縣以追日型太陽能面板改善日照累積光度,成功種出10多項高經濟作物,昨天舉辦觀摩會,盼「假農業、真發電」疑慮徹底被掃除。固定式太陽光電設施無法調整日照,長久可能影響作物生長及土壤品質,但綠源科技卻以追日型太陽光電設施改變日照,成功種出高品質的無花果、仙草、香莢蘭等10多項作物,立委蘇治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