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摘譯

關 鍵 字:

刊登日期:

領域類別:

熱搜關鍵字:

氣候的變遷導致魚類體重減輕

2024/04/03

ScienceDaily
日本東京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由於海水變暖限制了食物供應鏈,2010年代北太平洋西部的魚類重量有所下降。研究人員分析了13種魚類的個體重量和整體生物量。在20世紀80年代和2010年代,發現棲息於北太平洋西部的魚類的體重在2010年代是下降的。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數據,2019年,西北太平洋的魚類捕撈和銷售總量幾乎佔全球的四分之一。然而,團隊的研究結果顯示,在20世紀80年代和2010年代,該地區的魚類重量發生了巨大變化。 研究團隊將...
減少、重複使用、回收和再利用是人類為了永續的生活方式。然而,有些回收過程需要大量化學物質就會是棘手問題,例如甲殼素。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從海鮮廢棄物中回收甲殼素的方法。傳統處理海鮮廢棄物是直接倒入垃圾掩埋場,或返回海洋,或進行堆肥。但,因材料中多餘的營養物質進入水道會導致優養化,藻類在過量的營養物質的作用下繁衍生息,會同時消耗大量可用的氧氣,形成海洋和水生生物無法生存的「死亡區」。...
日本名古屋大學和名城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電漿滅菌技術來培育環保的水耕作物,這項創新技術可以對農作物進行滅菌,並且在無化學藥害的環境促進植物生長。 水耕栽培是以營養液培育植物。然而,營養液可能遭受致病性大腸桿菌汙染,進而,污染農作物並引起食源性疾病。因此,在種植前和種植期間會使用化學藥品來滅菌營養液。但,化學物質易造成水污染,並在生產過程中產生溫室氣體而危害環境。 研究團隊用電漿產生器產生...
在天然環境下,氨氮廢物會被水生植物或微細藻類當做營養源吸收,或是在充足氧氣的情形下利用硝化作用將氨先後轉換為亞硝酸鹽及硝酸鹽,最後再透過脫氮作用轉換為氮氣排出至大氣中。但人工養殖環境下,養殖戶為了追求收益與快速成長,因此常放養高密度的養殖物種且投餵大量飼料,若產生高濃度亞硝酸鹽及硝酸鹽卻未及時處理,則會從鰓部進入生物體內,導致養殖生物中毒後食慾下降,鰓部腫脹、增生,出現黑鰓或黃鰓,鰓絲呈暗紅色,伴...
大麻是人類相當熟悉的經濟作物,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使用紀錄,不同品種有不同應用用途,且整棵植均可利用,纖維含量高的或是榨油用的或是藥用的,其植物纖維被用來作為製紙、紡織、與生質燃料用等原料,因此被歸類為工業用大麻(hemp),而在醫療上則常被用於止痛。大麻同時也是一種生長快速的植物,每公頃能收成25公噸的大麻植株,近期研究更指出每年每公頃可吸收多達22噸的二氧化碳,比其他作物或森林都多。英國國內目前約800公頃的工業...
【2023/11/20NATURE】 生長在木頭裡的裸蛤;船蟲(Shipworms)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雙殼貝類動物,它們蛀蝕廢棄木材轉化為營養的蛋白質。只需6個月就可長到30公分。由英國劍橋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可完全控制的全封閉水產養殖系統,能將船蟲培育成營養豐富的海鮮,並將其命名為裸蛤(Teredinids)。 研究人員發現,裸蛤中維生素B12的含量高於大多數其他雙殼類動物,幾乎是藍貽貝含量的兩倍。通過在模組化飼養系統中添加以藻類為基底的飼料,裸蛤可增...
沿海地區是人類重要的經濟活動區域,超過三十億的人口利用沿海區域帶來的經濟效益或是做為遊憩區域,但也因為如此帶給原來生活在這些環境裡的生物相當大的環境壓力;一項新的研究回顧並彙整了全球鯨類擱淺的數據資料文獻,為了瞭解過去與現在大型海洋哺乳類動物屍體所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並估計全球選定沿海地區目前發生的鯨豚擱淺密度,分析其與人口密度和法規的關係,與討論世界特定地區有關鯨魚屍體處理的法規和方法。研究結果...
【2023/12/06Nature】   陽光照射下的表層水中的有機顆粒會沉入海底,最後被海底的生物利用,將大氣和陸地徑流中的碳封存到海洋內部和海底沉積物中,這個是海洋生物碳泵的重要過程;研究人員調查了該洋流的碳通量(單位時間和單位面積內碳增減的數量)及其衰減,並發現能夠耐受缺氧的浮游動物物種會消耗下沉的顆粒,從而減弱向深海的碳輸出通量。過去的研究顯示,生物泵在地表以下最低氧氣區(OMZ)的區域特別有效,在缺氧狀態浮游動物等...
大件塑膠廢物降解所形成5毫米以下的塑膠粒稱為「微塑膠」(airbornemicroplastics,AMP)。堆積在陸地上的塑膠垃圾最終會以微塑膠的形式進入海洋。推測,微塑膠也存在於大氣中,甚至於懸浮於雲中。這些微小的塑膠粒通常存在於工業廢水中,人類和動物都會攝入或吸入大量的微塑膠,並可在肺、心臟、血液、胎盤和糞便等多個器官中檢測到。這些塑膠微粒最終進入海洋,隨著海洋霧氣噴發釋放進入大氣層,意味著微塑膠可能已經成為雲的組成重要部分,經由「塑膠降雨...
一般研究普遍認為甲殼類沒有痛覺感知,因此即使全球蝦類養殖產量龐大,卻始終沒有針對初級加工過程的人道主義處理討論過,即便目前已有多種脊椎動物屠宰過程的人道處理方式。由於英國動物福利(感知)法案於2022年,擴大到承認龍蝦、章魚和螃蟹以及所有其他動物,將十足目和甲殼類動物納入法案內;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也認為,這些非脊椎動物同樣也會經歷疼痛、痛苦,因此這意味著人們需要更加關注在發明人道的初級加工處理過程。 ...